陪伴着她经历风霜雨雪的自行车一共有4辆。3辆旧车已经彻底报废,被放在后院的墙边。去后院菜园时,仲威平总会不由自主地看看那些“功臣”,过去20多年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。
在仲威平看来,有自行车陪伴的路途上也有难忘的幸福回忆:“夏天,路边有很多野菜,放学后我会采摘一些带回家;冬天骑不动车时,我早晨就在路上捡一些小树枝,带到教室搭炉子用。这样,一个人走着也不寂寞、不害怕。”
按惯例,每逢期末考试,仲威平会带着学生到乡中心小学参加统考。但冬天期末考试常常会遇到大雪,孩子们太小,无法跟着她赶到考场。为了不耽误考试,仲威平就一大清早抱着试题,从中心小学冒雪赶到兰河小学组织考试。“让老师跑路,也别让孩子累着。”仲威平的道理很简单。
由于学校离家远,路又不好走,仲威平中午下课送走了学生,就在教室里啃几口从家带的馒头,就几口水。20多年里,仲威平吃过各式各样的馒头:被雨浇透的、冻成冰块的、夹杂着土渣的……冬天的午饭最难下咽,气温零下三四十度,滴水成冰,到学校后,馒头和水已经冻得硬邦邦的,到中午还化不了。仲威平只能硬啃几口填填肚子,有时干脆不吃了,饿着肚子继续上课。
谈起啃冰馒头的事,她笑着说:“我现在最不喜欢吃馒头,这么多年吃伤了。其实也怪我不会生炉子,火总是旺不起来。”仲威平说着,用筷子搅着刚出锅的玉米米查子粥,美滋滋地喝了一口。
只有一个学生出息,也感到幸福
乡亲们都说,在兰河小学,仲威平给孩子们洗脸、系扣子、买衣服、买学习用品……既当老师,又当爹妈。就像乡亲们和学生总是念叨着仲威平对孩子们的好一样,她也总是念叨着学生和家长对她的好。
小庞是一个智障儿童,是仲威平下功夫最多、最疼爱的学生之一。他一年级读了两遍,二年级读了三遍,好不容易背会了九九乘法表,过一个周末就全都忘记了。但仲威平从未放弃过他,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他,直到教会为止。现在,他已经能流利地背出乘法口诀了。
小庞家境贫寒,父亲残疾,母亲有严重精神病。上学的第一个冬天,他连棉衣和棉鞋都没有,脚冻得发紫。仲威平第二天就从家里带来了儿子穿过的衣服,在教室里给他换上,让他暖暖和和地上课。
从那之后,仲威平每年不仅会用省下的钱给学生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。到了春秋换季的时候,她还给他们买衣服、买鞋。2008年“5·12”汶川地震发生后,除了组织学生们捐款外,她还向党组织捐了1150元特殊党费。
一次课上,班里一名学生好奇地指着窗外轻声说:“老师,外面有人看我们上课。”仲威平走出教室,看到一个衣衫褴褛、又瘦又高的男孩。“你是想上学吗?”仲威平问他。男孩点点头,又迅速摇着头说:“我没有钱。”“这里上学不要钱,进来吧!”仲威平把男孩叫进了教室,安排了一个空位让他坐下听课。
这个男孩名叫苍海,母亲弱智,父亲患有严重脉管炎,早已失去劳动能力,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。当时,他已经13岁,却是第一次走进课堂。“刚开始,他连笔都不会拿,我就握着他的手一笔一画地教。”仲威平说。
但是,没上几天学,苍海家人就不让他念书了。仲威平一次又一次地去他家里做工作,让他坚持读完了小学四年级。2009年,17岁的苍海要到修理部当学徒,临走告别时,突然给仲威平深深地鞠了一躬,说:“老师,谢谢您,是您教会了我认字。”那一刻,苍海的眼里含着泪花。
就像乡亲和学生总是念叨着仲威平对孩子们的好一样,仲威平也总是念叨着学生和家长对她的好。
“老师……哦不,奶奶!”谢影想跟奶奶说话,却误叫成了“老师”。对于这样的口误,谢奶奶早已习以为常。因为儿子、女儿以及两个孙女谢影和谢雯雯都曾是仲威平的学生,给谢奶奶讲过太多仲威平的故事,她成了兰河村里最了解、最心疼仲威平的人。
“每次听孩子们说仲老师中午又一个人在教室里啃馒头了,我们都不忍心。我常让谢影叫仲老师来家里吃饭,可她从来都不答应。”谢奶奶说,“这么多年,她为这些孩子操碎了心,来家吃口饭算什么呀!”
谢影和谢雯雯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,是仲威平班里最懂事的孩子,去年刚升入初中。在兰河小学读书时,她们心疼仲老师,默默地帮她分担,有时早晨提前到校打扫卫生,有时帮低年级的孩子复习功课,有时偷偷在仲威平的抽屉里放两个咸鸭蛋……
一次下大雨,仲威平到学校时,车筐里的馒头已经被雨水泡烂。中午送走学生,她喝了些凉开水,就开始批改作业。“老师,我奶奶给您烙了两张大油饼,还煮了两个咸鸡蛋。”谢影和谢雯雯突然披着雨衣跑进教室,把一个包袱放在办公桌上,“您赶快吃吧!我们回家吃饭了。”仲威平还没反应过来,她们已经跑出了教室。打开包袱,看着热气腾腾的大油饼,她热泪盈眶。
20多年来,仲威平教过的学生不足百人,但她仍然觉得收获了很多。除了学生和乡亲们给她的爱,学生们的成长也让她自豪。学生孙德利德国学习归来后告诉她:“我现在也在像您一样捐助失学儿童。”考上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董文涛经常说:“我也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。”仲威平说,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出息了,也会感到幸福。
多想给儿子补上那一课
母亲临终前她在给学生上课;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给丈夫做过;儿子高考只考上了电大,她恳求儿子原谅:“妈妈心里不是没有你,只是太多太多的贫苦孩子也装在妈妈的心里。”
仲威平的家就在工农乡新一村。新一村被当地人称为“头屯”,因为是乡里距离市区最近的一个村。而兰河村则被叫做“三屯”,距离市区十几公里。
仲威平从小在新一村长大,由于工作原因,结婚后一直住在父母的老房子里。走进她的家里,顿时会有回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感觉:这么多年,家里几乎没有添置过新家具,依然保持着父母当年的布置和摆设。房间里大红色的木柜、淡绿色的饭桌和凳子都是父母当年结婚时的家具。粗糙的墙壁上挂着4个镶着红边的大镜子。镜子中间还印有“毛主席语录”的红色字样。
镜子上别着一张已经泛黄的照片,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姑娘被绿叶和红花围在中间。这张照片摄于1987年仲威平到兰河小学报到的那天,当时她只有18岁。从报到那天开始,仲威平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兰河小学。
结婚后,丈夫把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承担了起来。他说仲威平是“五多一少”老师——“走路最多,讲话最多,课时最多,教材最多,备课最多,学生最少”。同为教师,他能够理解妻子20多年来起早贪黑、顶风冒雨去给孩子们上课的初衷,明白一个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不离不弃。所以,虽然心疼妻子,但他从未阻止过她作出这样的选择,而是在家事上更多地替妻子分担,让妻子在家里享福。
每天早晨,他4点钟起床给仲威平做早餐;晚上仲威平一到家,他就马上将准备好的晚饭端上桌;睡觉前,他会将烧好的洗脚水准时送到仲威平的脚下……丈夫贴心的照料,更让她内疚:“我最对不起我的家人,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没给他们做过。”
仲威平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脏病。2007年夏天的一个早晨,老人突然对女儿说:“今天你别上班了,在家陪陪我,我快不行了。”
她以为老人像平日一样不舒服,吃点儿药就会缓解。“吃点药吧!过几天我就放暑假了,到时天天陪您。”说完,抑制不住的难过涌上心头,她几次回头看了看母亲,含着泪走出了家门。
她没想到,这竟是最后的几眼。上第二节课时,仲威平看到窗外骑车赶来的亲戚,一切都明白了。她失声痛哭,骑上车疯了一样赶回家。但是到家门口时,灵棚正在院中搭起,她完全认不出那是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家。
这几年,放假在家的时候,仲威平喜欢翻翻相册,独自一人回忆当年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日子。然而,相册中出现最多的照片是她与学生们的合影,跟家人的却没有几张。“每年都跟学生照相,但没有一张和儿子的合影。”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遗憾。
仲威平对儿子愧疚,不仅仅是因为合影太少。两年前,儿子以6分之差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,只考上了电大。她追悔莫及,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。“如果能多关心他一点,让他多考6分,仅仅是6分啊!”
她期待着能有机会为儿子补上那一课,但却发现那一课已经永远补不回来了。她曾恳求儿子原谅:“妈妈的心里不是没有你,只是太多太多贫苦的孩子也装在妈妈的心里。”
那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情感
■仲威平
我所在的黑龙江省铁力市兰河村兰河小学,地处偏远山区,办学条件十分简陋。说是学校,其实就是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。学校里学生最多时十几名,最少时只有4名。由于学校环境差,学生少,村里村外的人都称它为教学点,很少称它为学校,更没有老师愿意来此任教。
1987年,当组织让我来这教学时,我也犹豫过。不仅是因为条件艰苦,最主要是路途太远。从我家到学校要往返20多公里,不通车,只能骑自行车。然而,当我看到那些偏远山区里的孩子们时,我同意留下任教,从此再也没有离开。
其实,1998年市里整合教育资源,兰河小学被撤并,我也有机会离开,但当时教学点里有8个贫困﹑单亲﹑智障和无人照顾的学生走不了。为了这8名特殊的学生不辍学,村委会同中心学校商量,决定继续把我留下来组建复式班。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,让我决定不抛弃、不放弃这8个特殊的学生。从此,我一个人既是班主任,又是科任,还是学校的勤杂工。
教学中,8个学生跨了4个年级,使用4套教材,每天上6节课,而且要在一个教室里上课,难度很大。虽然,有的课程只讲给一个学生听,但一个学生也是一个年级呀。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,我必须精通各个年级的全部课程。
曾有人按我每天上下班骑车走20公里路,一年走180天计算,我一年走过的路是3600公里,24年下来是7万多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半还多。这24年,我骑坏了4辆自行车,途中被疯子惊吓追赶,被村头狗咬伤,被雨淋病,因天气寒冷被冻伤更是常有的事。
“知我者,谓我心忧;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”许多人问我:“这么辛苦工作图的是什么?”其实,我不图名,不图利,热爱学生,热爱岗位,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情感。
24年的时光,我的豆蔻年华已不复存在,头上已生白发。孩子小时,我把他丢在家里,在孩子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中离开家赶到学校。为了学生,我没给丈夫和家人做过一顿像样的饭菜。为了学生,年过七旬的母亲弥留之际,我都没能陪上她老人家一天。为了学生,我多次瞒着家人把病假条悄悄揣进兜里,仍然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,有几次晕倒在讲台上……更是为了学生,我的儿子以6分之差没考上理想的大学,只念了电大。试想,做为老师的我,如果能给予儿子多一点关爱,让儿子多答6分,仅仅是6分啊。现在我多么渴望能有机会为儿子补上那一课,但我知道那是永远永远也补不回来的。我只恳求儿子能理解母亲,母亲心里不是没有你,只是太多太多贫苦的孩子在母亲的心里。
令我感到欣慰的是,我的付出得到了认可。我先后5次被评为铁力市优秀教师,还被评为伊春市十佳德育教师、伊春市关爱标兵、伊春市劳动模范、黑龙江省优秀班主任、省十佳乡村教师、全国优秀教师、“感动伊春”年度人物,获黑龙江省五一巾帼奖、省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五一巾帼奖。
今后,在教育的这片天地中,我将更加执著,更加进取,愿做一支红烛,燃烧自己,光照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