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24年的一种坚持:乡村教师仲威平的7万公里(图)二 |
作者: 文章来源: 点击数 161 更新时间:2019/10/14 14:32:39 文章录入:admin |
|
孩子们把野花献给仲威平,让她感到格外幸福 既是老师,也是勤杂工 她守着这个教学点,既当老师又当勤杂工,锄草、烧炉子、钉窗户,什么活都干。有人问她:“何苦呢?”她说:“我是当老师的,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,换了谁都会像我一样。” 教室窗户上蒙着一层农用塑料薄膜。那是怕冬天窗户漏风,仲威平自己钉上的。透进来的光线因此减少了许多,墙壁也被烟熏黑了,教室显得有些昏暗。但这简陋的教室还是被仲威平精心布置了一番。“好好学习、天天向上”8个大字整齐地贴在讲台上方。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仲威平的“作品”。她笑着说:“一大张红纸只要一块钱,买回来刚好裁成8块,再用粉笔写上字,一点都不费事。” 黑板旁边,贴着一张课程表,同一时间段的方格被分成了4块,分别写着4门课程。如果不仔细琢磨,还真搞不明白。“你看,周一第一节课,四年级学生上语文,二年级学生预习数学,一年级学生写生字……”仲威平解释说。 1998年之后,兰河小学的学生最多时只有8人,被分为4个年级,有时一个人就是一个年级。仲威平每天要给各年级的学生上课。最初,如何让不上课的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是她最头疼的问题。渐渐地,她摸索出了课表上显示的“动静教学法”,就是一个年级学生动起来听课,其他年级的学生静下来写作业。但这样一来,仲威平就不得不利用课间时间检查、批改学生的课堂练习,常常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。 教室里的桌椅也有些特别,大人坐上去会感觉椅子太高,桌子太矮,很不舒服。其实,这是仲威平特意为孩子们亲手改造的。她说:“以前的桌子太高,学生个头小,坐下就够不着桌子了,只好跪在椅子上。我干脆把桌子腿一个一个锯掉。” 这个学校虽然老师少、学生少,但课程一门不少,连思想品德教育都搞得有声有色。每周一早晨,仲威平会带着孩子们到教室外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。当初,学校没有旗杆,如何把国旗挂起来,让她煞费苦心。最终,一根4米长的小杨树干被仲威平“变成”了国旗杆。“我跟孩子们一起把‘旗杆’先放倒,把五星红旗绑在一端,再将‘旗杆’竖起,埋在坑里固定。”从此,兰河小学就有了独特的“升旗仪式”。 铁力市位于小兴安岭南端,夏季炎热,冬季寒冷,一年积雪日数超过100天,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。教室里没有暖气,冬天必须得搭上炉子和火炕,炭就成了兰和小学的过冬必备品。 每年10月,仲威平早晨去学校时,都会在自行车后座上绑一袋炭,一个冬天要用的炭,就是这样被她一趟一趟运到学校的。冬天的早晨,仲威平会早到半个小时,在学生到校之前把炉子搭上,把教室烘热。遇到雪大路滑,她出家门的时间会更早。 年久失修的门窗也抵御不了冬天的大风和寒冷空气。入冬前,仲威平还要给教室的门钉上木条,并给窗户罩上塑料薄膜,起到加固与保温的效果。如今,门上一条条歪歪斜斜的木板,都是她多年来陆续钉上的。 夏天,教室周围荒草丛生。特别是暑假过后,荒草往往会长到一人多高。为了给孩子们开辟一片活动场地,仲威平开学前就会跑到学校除草。 “仲老师守着这个教学点,既当老师,又当勤杂工,锄草、烧炉子、钉窗户她都自己干,从来不告诉我们。”她的辛劳,乡亲们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 有人问她:“何苦呢?”她笑着说:“我是当老师的,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,换了谁都会像我一样。” |